既有社區組織及地方文化
1、既有社區組織:
嘉盛、嘉新地區,現有嘉盛社區發展協會及嘉新社區發展協會,除此之外還有五文昌廟管理委員會、苗栗縣福樂社區營造協會、苗栗縣和和健康操協會。長期以來,這些協會、組織積極推動社區營造及客家文化,並配合政府做政令宣導及環保義工,尤其是社區巡守隊,盡心盡力為每位居民守住家園,且屢次接受警政單位表揚,主任委員胡森琳功不可沒,我們的希望是將本社區打造成優質的社區。
2、地方文化:
(1)嘉盛嘉新社區舊地名為「嘉志閣社」,嘉志閣是依個文風很盛的地區,劉懷宗故居又稱「劉屋伙」,位於嘉盛的百年古宅,是清代劉家先後二位貢生的故居,一位是咸豐11年(西元1861年),貢生劉懷宗,另一位光緒5年(西元1879年),貢生劉傳乾,現於大門樓上分別掛有「貢元」及「承先啟後」的牌匾。
(2)湯氏宗祠:建於清乾隆53年(西元1788年),距離現今223年,是苗栗市最古老的宗祠,此次我們農村再生計畫就是以「湯氏宗祠」為主 體,希望將週遭的文化及產業整合起來,透過文化創意產業的模式,將嘉志閣的美行銷到全國。
(3)五文昌廟:創建於光緒13年(西元1887年),主祀關聖帝君、孚佑帝君、司命真君、孔聖及神農大帝,是嘉志閣的信仰及文化中心。
(4)墩下:所謂「墩下」就是目前嘉新里五穀宮以北一帶清乾隆12年(西元1747年)廣東陸豐人彭祥瑤入墾此地,因為此地地勢崎嶇不平,又有數座土墩,而被稱為『墩下』。
(5)五榖宮:位於嘉新里五豰路45-7號大墩頂,創設的年代尚考證,直到清代咸豐7年(西元1857年)8月重修,民國84年(西元1995年)5月再度改建成今日的廟貌。
人文資源調查
1、聚落或社區屬性:
嘉盛里地名的由來其實就是沿習著早期平埔族原住民道卡斯族系在這一帶聚落名稱「嘉志閣社」而來, 元1887年)苗栗第一次設縣時嘉盛里隸屬於苗栗一堡嘉盛庄。嘉盛里農田廣闊,灌溉系統完善,農業收成穩,人口逐漸增加,長期以來居住人口約7700人,因此於91年8月分出嘉新里。
2、人口分析:
嘉盛及嘉新二里人口數約741人,其中男性3974人,女性3767男女比例約為51:49。